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热门新闻

工作动态

【新华网】巩固“文科优势”打造特色学科群 湖南师大社科成果“领跑”全省

作者:谢樱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4日 08:42点击:

 

   新华网长沙5月23日电(记者 谢樱)作为中部内陆地区的一所211高校,湖南师范大学没有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优势、也缺乏部属高校的雄厚经费实力,但多年来凭借文科优势的长期积累,重点学科的培育打——创新服务管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优势学科群,社科成果“领跑”全省。

   师大社科成果获奖数均居全省首位

   近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表彰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第四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的通报》。湖南师范大学获得优秀成果奖15项、获评优秀社科专家3人,一等奖数量、二等奖数量及获奖总数均居湖南首位,连续两届领跑全省。

   记者看到,湖南师范大学获得优秀成果奖15项中,包括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蒋洪新教授与郑燕虹教授的系列著作《庞德系列研究》、蒋冀骋教授的著作《阿汉对音与元代汉语语音》、刘铁芳教授的著作《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郑大华教授的系列论文《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及其内涵之形成与演变研究》、蔡骐教授的系列论文《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与文化》获得一等奖;向玉乔教授的系列论文《分配正义研究》等7项成果获得二等奖;郑贤章教授的系列论文《汉语疑难字研究》等3项成果获三等奖。

   此外,在本届评选的5名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中,湖南师范大学欧阳峣教授、李育民教授、赵炎秋教授3人入选。其中欧阳峣教授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这是自2009年该称号设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者。

   据介绍,入选的优秀社科专家欧阳峣教授已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李育民教授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赵炎秋教授近些年几乎每年都有学术论文在顶级刊物发表。

   此外,学校还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正在成长成熟之中。如40岁的吕双伟教授,他已承担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多篇学术论文在顶级刊物发表。

  “文科优势”从何而来?

   湖南师范大学的“文科优势”在学校建立之初就奠下了厚实的基础。湖南师范大学创办于1938年,当年称国立师范学院。设立之初,学校开设的7个学系中有5个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包括国文、英语、史地、公民训育和教育。

  “当时,在这里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级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杨树达、钱钟书和他父亲钱基博,这是人所周知的。还有些大师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如马宗霍、骆鸿凯、唐长孺、张舜徽等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杨合林说,“他们的学术人生、学术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学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仁爱精勤’的校训就是首任校长廖世承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拟定的。”

   围绕优势学科,湖南师范大学致力于将学科规模布局,“上档次”打造专业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科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全部8个门类,而且都处在比较高的层次上。拥有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史3个文科国家重点学科,有15个省级重点学科,数量均居全省高校首位。

   各学科间互为犄角,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观,如文、史、哲,音、体、美,还有教育学、法学、新闻学等。

  “学科群优势表现在多个方面。湖南师范大学先后两次(2012、2016)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覆盖。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丰收,共立项41项,居湖南高校首位。”杨合林介绍,所谓全覆盖就是应有尽有,不仅齐全,而且高端。

   这41项是:年度项目(含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27项)、重大招标项目(2项)、社科成果文库项目(2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2项)、教育学项目(5项)、艺术学项目(2项)。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社会科学研究特色与优势,学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实施“潇湘学者计划”“世承人才计划”,以夯实科学研究的人才基础。学校将哲学、中国史、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法学遴选为学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每个学科年投入300万元建设经费,旨在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

   用创新服务“提升”科研工作

   湖南师范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今天,湖南师范大学如何充分发挥既有优势、打造特色,如何乘胜而上、顺势而为,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一个亟待解答的重要课题。”杨合林说。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社科管理服务部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科研工作者排忧解难,提供优质、精准服务。

   在项目管理上,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服务,课题申报时,广泛动员、发动,精心组织、协调,解读申报指南,指导填写立项申请书,针对青年教师,推荐、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论证辅导;项目研究中,组织开题,做好中期检查,督查计划开展、完成情况;项目结项时,严格把关,做好结题和鉴定工作;项目完成后,对成果进行宣传、推介。

  “一切以科研工作为中心”,“当天能办的事不过夜,当场能办的事不挪窝”,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社科管理服务部门做事的基本要求,目的是要将各项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使广大社科研究人员能安心开展科研工作,免除不必要的繁琐事务之忧。

   为了释放社科研究人员创造活力、加快改革和完善现有政策和制度,学校先后出台了“湖南师范大学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意见”、“湖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管理办法”、“湖南师范大学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暂行办法”、“湖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管理暂行办法”、“湖南师范大学校外学者来校短期合作研究管理办法”等,并加紧制定和修订“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创作及体育竞赛奖励认定和奖励办法”、“湖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奖励办法”等。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广泛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对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建设科研文化,产出高水平、高质量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完)

 

原文链接:http://www.hn.xinhuanet.com/2017-05/23/c_1121021459.htm

上一条:【潇湘晨报】湖南师大年投1500万建重点学科
下一条:我校4项成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

关闭